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旅游 > 旅游资讯
书画商城

管窥饮食文化的特色

2022-10-17 21:26:53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

  2021年春节,我在央视做节目,谈的是古代饮食文化,主题是中国古人吃什么、怎么烹饪、如何吃,涉及食料、炊具和食具,正好可以发挥我考古学的特长。我当时说,考古发现的器具,多数都与饮食有关,但习惯上却并不与饮食作关联研究。考古中还出土不少食物和庖厨遗存、与饮食有关的壁画和雕塑等艺术品,这些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资料。

  《至味中国:饮食文化记忆》:王仁湘著;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至味中国:饮食文化记忆》中不少篇章都以考古资料为依托,有食物,也有食具。书中附有不少插图,也都得益于考古发现。考古不仅让历史有形有色,而且还有声音、有味道。所以,这是一部“有味道”的历史读物。

  书写饮食文化,不能忽略食料,这关系食物的生产,涉及物种的传播。食物生产包括获取食料,还包括烹饪技法的运用、调味原则的创立等。有了食物就有了相关的进食规范,饮与食的器具随之完善起来,与饮食过程相应的礼仪规范也逐渐建立起来。很难说哪一个方面最重要、最关键,它们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

  当然,与饮食过程相关联的,还有饮食的态度、饮食的观念,特别是对饮食的认知程度,这也是历代饮食文化十分注意的问题。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饮食的发展有其阶段性,这种阶段性总是与科学水平的提升有关。例如,同样都是熟食,陶器时代与铜器时代有明显不同,到了铁器与瓷器并行的年代,人们得到的食物更是不同。这样就逐渐改变了人的味觉体验,也随之改变了人们对饮食的认识。

  饮食与科学相关,也与艺术相关。没有艺术的观照,我们无法想象人类的生活会成为什么样子,吃什么,怎么吃,可能不会有我们所能看见的餐桌风景。与科学和艺术相关的过去都已成为历史,但饮食所创造的文化,却绵延不绝地展现着新的内涵。忘不了的是那些滋味,忘不了的是那些传统。因此,将饮食称为文明的重要驱动力,是有一定道理的。(王仁湘)

[责任编辑:]

精华推荐

精选图集

热点文章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淮海经济(当代淮海)网、淮海经济(今日淮海)网、当代徐州网 版权所有

在线QQ咨询:2535835903

告知:1、本站接受社会人员投稿,请在投稿时将个人身份证、手机号码等信息留存,投稿人要对自己的稿件负全责。不接受贬低和诋毁他人的文章,敬请谅解!

2、任何人不得截取本站发布文章截图用作证据、宣传使用否则视为侵权,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站转载发布的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您提供本人身份证明或单位证明本站将会对所涉及的文章进行删除。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孙玉岚主任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