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构筑涵养河湖生态“绿色屏障”,勾画“两山”理念新图景
近日,徐州第一个复合型尾水人工湿地净化项目——沛县龙固镇龙湖湿地“生态净化型”安全缓冲区建设示范项目通过验收,这个建在采煤沉陷区上的生态项目,每天可处理尾水1万吨,被称为龙固之“肾”。
俯瞰生态修复三期景观公园
“肾”里的尾水从哪来?从“肾”向北7公里的昭阳大道北首,一溪清水正从龙固镇污水处理厂源源不断地流入占地600亩的生态修复三期景观公园。
这是建在采煤沉陷区荒草湖泊上的景观公园——水中鱼儿成群结队、岸上草木郁郁葱葱、脚下步道弯弯延伸……不仅是一道亮丽风景线,还是一条尾水净化线。
俯瞰生态修复三期景观公园
“这就是尾水,虽然看起来很清,但是氮磷浓度较高,直排河湖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龙固镇主任科员王同亮指着波光粼粼的水面介绍。而波光粼粼之下,“水工厂”正在持续地进行物理加工,可谓“静水流深自有乾坤”。
“这里水深近3米,布满未灌浆的毛石,像是细密的毛细血管网,尾水经过水生植物净化,实现了‘流水不腐’。”王同亮说。
航拍视角,这颗“肾”像一片落在大沙河东面的巨大的“芭蕉叶”
涓涓水流一路向南,经过7公里的导流管,来到之前说的那颗“肾”。从高处往下看,这颗“肾”像一片落在大沙河东面的巨大“芭蕉叶”,中间的“叶脉”是布水渠,像根粗壮的血管,尾水就是经过这根“血管”,流入两旁15个单元内接受进一步净化。
“这15个单元都用大石块‘垫底’,从下往上依次铺满砾石子、砂子和土壤,种植了水生美人蕉、再力花、黄花鸢尾、香蒲,亿万条根须扎入土壤、砂石内,吸收水中残存的氨氮磷等物质,砂石则负责过滤、吸附尾水中的有害物质。”龙固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魏明珂介绍。
尾水经过湿地砂石过滤、微生物及水生植物深度净化后,汇聚到“芭蕉叶”周边的集水渠,然后流入12万平方米的表流湿地进一步接受生态净化,达到Ⅳ类水质标准后,为龙湖湿地和河道水网补充高质量的洁净水源。
完成生态修复的4487亩龙湖湿地,已经成为龙固的“镇心湖”
完成生态修复的4487亩龙湖湿地,已经成为龙固镇的“镇心湖”,也是连接新老镇区的核心点。烟波浩渺间,一群群野鸭聚集嬉戏,它们是龙固镇生态修复成果的最佳“代言人”。
“充分利用自然降解和恢复能力,实现对污水厂尾水的进一步降解,在提升水环境总体质量、形成健康水生态系统的同时,也对省级生态红线区域起到了缓冲保护作用。”龙固镇人大主席郝大伟说。
有了污水处理厂,为何还要花2亿多元建设尾水人工湿地尾水净化项目?“大沙河穿过龙固镇流入南四湖,而南四湖不仅是沛县130万群众的水源地,也是南水北调的流经地。”龙固镇党委书记阎垒武表示,打破污水处理厂尾水直排的模式,建设水环境与人文环境相统一的生态修复系列工程,就是为了提升龙固镇整体水质、保护水源地而设计的附加题、必答题、抢答题。
记者:朱睿 白雪
编辑:崔东宁
[责任编辑:]
- 2022-09-21江苏徐州:构筑涵养河湖生态“绿色屏障”,勾画“两山”理念新图景
- 2022-09-21江苏淮安:逐“绿”前行,一路风景,城市交通“绿”意更浓
- 2022-09-21淮安实现省定“一件事” 全市域常态化运行
- 2022-09-21临沂:传承弘扬沂蒙精神 推动红色文旅融合发展
- 2022-09-21第十一届山东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临沂市开幕
- 2022-09-21宿迁以“德”润心促文明 以“好”之名创典范
- 2022-09-21黄河明清故道沿线城市政协联席协作(宿迁)会议开幕
- 2022-09-17不忘初心,无怨无悔---做一名默默奉献的乡村教师

精华推荐
精选图集
热点文章